需求對接與資料拆解
目標:明確展示重點,匹配項目定位(如高端住宅需突出進口建材,剛需盤側重性價比材料)。
資料收集:
建筑圖紙:結構剖面圖、管線綜合圖、裝修節(jié)點圖。
材料清單:開發(fā)商指定品牌的建材樣品(如斷橋鋁窗框、地暖管材)。
工藝標準:企業(yè)內部施工規(guī)范(如墻面抹灰的平整度要求、防水卷材的層數)。
場景規(guī)劃:
確定模塊數量:通常包含 結構展示區(qū)、材料展示區(qū)、工藝演示區(qū)、設備系統區(qū) 四大板塊。
動線設計:從基礎結構到裝修細節(jié),按 “施工流程” 或 “客戶關注點由深至淺” 排序。
基礎工藝與結構展示
1. 建筑主體結構
核心要點:剖解墻體、梁柱、樓板等核心結構,展示鋼筋布局、混凝土標號、砌體材料(如加氣塊、保溫磚)。
呈現方式:
透明或剖切模型,暴露內部構造(如 “三明治” 墻體結構:外層飾面 + 保溫層 + 承重墻體)。
標注關鍵參數(如鋼筋直徑、間距,混凝土強度等級 C30/C40)。
目的:直觀展現建筑穩(wěn)固性與性,打破 “墻體 = 水泥堆砌” 的認知誤區(qū)。
空間性能模擬
核心要點:結合戶型或社區(qū)模型,展示建筑的功能性設計。
呈現方式:
光照模擬:通過燈光演示不同時段的室內采光效果,標注窗墻比、遮陽設計。
隔音演示:對比普通玻璃與 Low-E 玻璃的隔音效果(如室內外分貝值差異)。
智能家居:嵌入智能設備模型(如新風系統、地暖控制終端),演示使用場景。
目的:將抽象的 “性能參數” 轉化為可感知的生活體驗,匹配客戶對舒適居住的需求。
細節(jié)優(yōu)化與整體調試
1. 材質與色彩統一
檢查各元素材質是否協調(如現代建筑用金屬質感板材,傳統建筑用木紋貼紙),避免色彩沖突(如植被過于鮮艷失真)。
2. 功能測試
動態(tài)裝置試運行:確保電機、燈光、投影等無故障,線路隱藏在底盤內保持美觀。
視角模擬:從觀眾常用觀看高度(如站立平視、俯視)檢查模型是否有遮擋或細節(jié)缺失。
3. 防塵與保護
覆蓋透明亞克力罩或玻璃展柜,底部預留通風口防止冷凝;定期用壓縮空氣清理灰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