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口貨運中遇到運費到付時,要先與業(yè)務合同查對。
要熟悉整個貨運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業(yè)務及技術要求,事先準備好相關單證,避免產生可能出現的滯報金(關稅方面)、滯納金(關稅和承運人方面)和倉儲費用(港口和貨代方面)。
根據對貨物重或體積對運費的影響,合理考慮貨物的包裝。
除了事先商定的運費之外,與貨代結算時要仔細檢查所有的單證,特別是運單上的體積和重量是否與實際的相符。
對每一票貨產生的費用逐相記錄,并定期加以分析。
國際快遞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是,各國快遞環(huán)境的差異,尤其是快遞軟環(huán)境的差異。不同國家的不同物流適用法律使國際快遞的復雜性遠高于一國的國內物流,甚至會阻斷國際快遞;不同國家不同經濟和科技發(fā)展水平會造成國際快遞處于不同科技條件的支撐下,甚至有些地區(qū)根本無法應用某些技術而迫使國際快遞全系統水平的下降;不同國家不同標準,也造成國際間“接軌”的困難,因而使國際快遞系統難以建立;不同國家的風俗人文也使國際快遞受到很大局限。
國際快遞運輸的時間性強。按時裝運進出口貨物,及時將貨物運至目的地,對履行進出口貿易合同,滿足商品競爭市場的需求,提高市場競爭能力,及時結匯,都有著重大意義。特別是一些鮮活商品、季節(jié)性商品和敏感性強的商品,更要求迅速運輸,不失時機地組織供應,才有利于提高出口商品的競爭能力,有利于鞏固和擴大銷售市場。因此,國際快遞運輸必須加強時間觀念,爭時間、搶速度,以快取勝。
國際貨物運輸,就是在國家與國家、國家與地區(qū)之間的運輸。國際貨物運輸又可分為國際貿易物資運輸和非貿易物資(如展覽品、個人行李、辦公用品、援外物資等)運輸兩種。由于國際貨物運輸中的非貿易物資的運輸往往只是貿易物資運輸部門的附帶業(yè)務,所以,國際貨物運輸通常被稱為國際貿易運輸,從一國來說,就是對外貿易運輸,簡稱外貿運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