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奄奄一息的病人,被東開一刀,西開一刀,身上被插滿各種各樣的管子后,被掛在呼吸機上維持生命,毫無體面和尊嚴可言。
誠然生命還在,可心靈和身體上不可能愈合的傷痛誰來幫忙拯救?
這樣“被活著”,除了痛苦,還有什么意義?
在生命的后階段,甚至在死前三個月之久,不少病人與別人的交流減少了,心靈深處的活動增多了。不要以為這是拒絕親人的關愛,這是瀕死的人的一種需要:離開外在世界,與心靈對話。
一項對100個晚期癌癥病人的調查顯示:死前一周,有56%的病人是清醒的,44%嗜睡,但沒有一個處于無法交流的昏迷狀態(tài)。但當進入死前后6小時,清醒者僅占8%,42%處于嗜睡狀態(tài),一般人昏迷。所以,家屬應抓緊與病人交流的合適時刻,不要等到后而措手不及。
美國老年病學會制定的臨終關懷八要素:
1、減輕病人肉體和精神癥狀,以減少痛苦;
2、采取能讓病人表現自己愿望的手段,以維護病人的尊嚴;
3、避免不適當的、有創(chuàng)傷的;
4、在病人還能與人交流時,給病人和家屬提供充分的時間相聚;
5、給予病人盡可能好的生命質量;
6、將家屬的醫(yī)療經濟分擔減少到小程度;
7、所花醫(yī)療費用要告知病人;
8、給死者家庭提供治喪方面的幫助。
臨終關愛不追求猛烈的、可能給病人增添痛苦的、或無意義的,但要求醫(yī)務人員以熟練的業(yè)務和良好的服務來控制病人的癥狀。由于臨終關懷涉及到各種癥狀的姑息,所以在腫瘤科領域它和姑息往往是同義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