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包裝“鉛”超標被罰25萬元,新標準更嚴格了
近日,上海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公布一則行政處罰決定書。上海某面包食品有限公司被上海市普陀區(qū)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處罰。據悉是由于該面包公司所使用的法棍袋等7批次食品相關產品,食品包裝材料鉛含量超標,被罰25萬元。檢驗結果為鉛含量指標不符合GB 4806.8-2016《食品國家標準 食品接觸用紙和紙板材料及制品》中鉛(Pb)≤3.0mg/kg標準要求。
紙張作為傳統(tǒng)的包裝材料,因其包裝價格低廉、生產靈活性好、易于造型和裝飾、儲存和運輸方便等優(yōu)點,被廣泛應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把紙做成紙袋、紙盒、紙管、紙杯、紙管等包裝食品的容器。但是,紙質包裝材料也存在一些隱患。
有些紙質包裝材料是用廢紙生產的,在收集原料的過程中會有一些發(fā)霉的紙張。生產后會產生大量霉菌和致病菌,用于食品包裝時會導致食品腐敗變質。同時,回收的廢紙可能含有鉛、鎘、多氯聯(lián)苯等有害物質,可能導致頭暈、、健忘,甚至癌癥。
一些食品廠在使用紙質食品包裝材料時,并不使用食品包裝專用油墨,但這些非專用油墨大多含有甲苯等有機溶劑,可能導致食品中苯溶劑超標。苯溶劑毒性更大。如果滲入皮膚或血管,會危及人體造血功能,損害人體神經系統(tǒng),甚至導致白血病。
通常是一些添加劑,如上漿劑、漂白劑、染色劑等。在造紙過程中需要添加到紙漿中。比如用熒光增白劑處理過的紙張,含有熒光化學污染物,在水中溶解度高,容易遷移到人體內。熒光漂白劑進入人體后,被人體吸收后難以分解,會增加肝臟負擔。同時,醫(yī)學實驗已經證實,熒光物質會使細胞發(fā)生變異,如果暴露過多,可能會導致癌癥。
包裝遷移物是指食品包裝中的殘留物或改善性能的添加劑,因為相互間不是緊密結合的結構,它們會從紙餐盒的淋膜層向與食品接觸的內表面擴散,進而被溶化或溶解,從而存在于食品中的物質。因此一次性紙餐盒中的殘留化學物質,會隨盛放食品的時間越長而釋放到食物中越多。
新國標出臺
面對不斷變化的食品大環(huán)境,特別是外賣行業(yè)的不斷發(fā)展,2022年7月28日,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發(fā)布了36項食品國家標準(衛(wèi)健委2022年第3號公告),其中就包括食品接觸用紙和紙板產品標準( GB4806.8-2022),紙品標準正式實施日期為2023年6月30日。
相比如今還在執(zhí)行的2016版的舊標準,新標準很多方面進行了修訂。
GB 4806.8-2022《食品接觸用紙和紙板材料及制品》適用范圍:新標準刪除了“本標準不適用于食品接觸用再生纖維素材料及制品”的表述。
GB 4806.8-2022《食品接觸用紙和紙板材料及制品》標準的感官要求:考慮到未漂白和未添加著色劑的本色紙的應用正越來越廣泛,其所含有的一些天然木質素可能會遷移到浸泡液中,但并會不影響產品的性。
因此,為進一步明確對浸泡液著色符合性的判定標準,新版標準中增加了“未經漂白和未添加著色劑的紙和紙板的脫色不被視為異常著色”的備注。
GB 4806.8-2022《食品接觸用紙和紙板材料及制品》標準的理化指標:遷移物指標中刪除了高錳酸鉀消耗量;殘留物指標中增加了氯丙醇檢測指標,并修訂了甲醛殘留物的備注。
3-MCPD和1,3-DCP主要來自于造紙工藝中使用的多種含有環(huán)氧氯丙烷的原輔料或添加劑松香、施膠劑、紙漿原料等)的副反應和水解產物。聚酰胺-環(huán)氧氯丙烷樹脂濕強劑是3-MCPD和1,3-DCP重要的貢獻來源;而國際上廣泛認為3-MCPD能夠引起腎臟、睪丸、肝臟和神經、免疫系統(tǒng)等的損害;1,3-DCP的肝毒性更強,具有明確的致癌性以及潛在遺傳毒性。
因此新標準中限制3-MCPD和1,3-DCP在紙制品中的殘留量分別為水提取液中12μg/L和ND(DL=2 μg/L)。
食品包裝對于食品是必不可少的,有利于食品的儲存,運輸?shù)鹊耐瑫r,也對食品存在著一些污染,存在隱患。食品包裝材料的質量好壞直接關系到人們的身體健康情況。我們要重視食品包裝對食品的影響,食品企業(yè)也應該加強對食品包裝的檢測,這樣才能促進食品行業(yè)以及食品包裝行業(yè)的發(fā)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