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墨刀(刮刀) 刮墨刀,印刷機上用以刮去滾筒表面多余油墨的薄片(金屬與非金屬兩種)。在每次印刷過程中,去除無圖案區(qū)域的油墨是一個關鍵之處。在膠印中,這種控制是油墨傳遞的復雜過程,包括油墨、版和紙張。在凹版印刷中,它是一個機械操作,相對簡單,但是它具有其自身的獨特性。油墨刮刀要求必須具有耐磨性和性,才能保證印刷的高質量品質,而且它必須適合現印刷的持久和高速的需要。
采用上刀片與網輥不接觸或上刀片不裝的方式,只單片刮刀片做用在網輥上;回墨采用氣動泵動力在刮刀腔內部直接回收方式,達到快速回收,讓清洗更快捷。采用雙層擋墨,讓滴墨不漏成為可能,讓您遠離漏墨的煩腦。采用動力回收墨水,動力偱環(huán)供墨,讓墨收回收及清洗更快、更干凈。半封閉式偱環(huán)系統(tǒng)讓紙塵、灰塵污染以及膠輥甩墨等污染變得很小。
刮墨刀上的保護涂層使得接觸區(qū)域的硬度幾乎提高了50%,這能夠減緩刮墨刀在該部位處的磨損。如果操作正確合理的話,比如設置適當、壓力較輕等等,就能夠大大減少甚至完全消除“灰霧”(hazing)的發(fā)生。 另外,采用這種帶保護涂層的刮墨刀還有助于過渡圖案比如漸暈圖像的順利印刷。我們知道,在印刷漸暈圖像時,有時候網點之間會出現搭角、連接甚至“合并”到一起的現象,此時就會造成漸變圖像的“階調跳躍(或者稱作“跳級”break-off)”。如果減少相鄰網穴間的油墨流動量,雖然并不能完全徹底地消除硬邊狀的階調跳躍,但是卻能夠減緩這種階調跳躍的程度和影響。R.R. Donnelley & Sons公司的印刷車間技術主管Dave Cox說:“目前我們已經采用了這種帶保護涂層的刮墨刀,我們已經完全克服了刮墨刀的‘刀線’問題,尤其是在四分之一色調和中間色調區(qū)域內。而且,對于采用這種刮墨刀印刷出來的印刷品,我們的客戶也表示非常滿意?!?/p>
為了減少“刀線”故障的發(fā)生次數,降低停機頻率,并節(jié)省生產時間,IPC &L公司采用了新型的刮墨刀。通常,版滾筒網穴中的 “小毛刺”往往會使刮墨刀產生一定的磨損,然后這些“小毛刺”又會把油墨從網穴中拖或者拉出來,使這些部位的也出現墨跡,從而發(fā)生印刷故障。但是,如果采用帶保護涂層的刮墨刀的話,就能夠阻止或者抑制這種現象的發(fā)生。IPC &L公司的John Lee說:“當采用標準的碳鋼刮墨刀時,經常會出現這種故障,也就是說這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大概每小時都會發(fā)生好幾次。但是,如果采用帶保護涂層的刮墨刀的話情況就大不相同了,刮墨刀可以連續(xù)使用一周,而且根本就不會出現損壞?!?此外,使用這種帶保護涂層的刮墨刀還可以使印刷者少遭受印刷品灰霧故障(hazing)的困擾。有時候,刮墨刀上跟版滾筒上的圖文區(qū)域相接觸部分的磨損程度更為嚴重,尤其是在包裝印刷中,由于圖像或者圖案在版滾筒表面是沿圓周方向“重復排列”的,這種“重復排列”的圖像或者圖案會在版滾筒的表面形成一定的非圖文區(qū)域,隨著刮墨刀的擺動,刮墨刀上受磨損的部分將移到版滾筒上的非圖文區(qū)域內,但是,由于刮墨刀已經有了磨損,因此就無法把該非圖文區(qū)域內的油墨刮干凈,這通常就會造成“非印刷區(qū)域灰霧(hazing)”。有時候,操作者也會向網穴中添加某些物質來克服這個問題,但是,由于印刷速度非常快、油墨中含有雜質顆粒以及溶劑的潤濕性比較差等原因,所以,總體效果并不是太好。印刷機操作者還可能會通過向版面局部吹風或者加大刮墨刀壓力的辦法來加以解決,但是,效果也并是太理想,因此,這個問題可以說是幾乎沒有一個好的解決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