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夜總會是由日本的高級夜總會演變而來,于20世紀80年代至20世紀90年代中期,香港經濟起飛時期曾經在香港甚為流行,其消費在當年,以至21世紀初的消費指數而言,皆甚為驚人。日式夜總會與舞廳相似,設有舞池,以媽媽生作為領班,并由舞小姐陪伴客人跳舞喝酒耍樂。在全盛時期,日式夜總會也舉行各種不同種類的舞蹈及歌手演唱等表演。
1990年至1997年是日式夜總會的全盛期。1997年后,香港經濟經歷多年的調整期,加上制造業(yè)等商業(yè)活動及應酬相繼北移,及澳門博彩業(yè)的積極發(fā)展,標榜消費及豪華享受的日式夜總會逐漸在香港式微。部分夜總會遷往鄰近香港的澳門及廣東省繼續(xù)經營。而2000年代,類似形式的夜總會在廣東省深圳、東莞一帶亦甚為盛行。
1990年代香港的日式夜總會主要集中于尖沙咀東及灣仔。
中式夜總會,或稱中式酒樓夜總會,于20世紀中期的香港曾經甚為流行。中式夜總會從西式夜總會演變而成,提供中式晚飯或飲宴,部分設有舞池供顧客跳舞;而表演主要包括歌手演唱中西流行歌曲、或粵劇等演出,表演性質較為健康,適合成人及兒童欣賞。
設有大、中、小和迷你包廂,內部環(huán)境幽雅舒適;遠程監(jiān)控器、消防報警系統(tǒng)、中央空調等公共設施一應俱全,同時配備了先進的音響設備,電腦點歌系統(tǒng)已升級,更是完善了點歌方式和歌手、歌曲種類,并提供包廂點餐和酒水服務,是一家適合大眾消費的休閑娛樂場所。
追求華麗、高雅,典雅中透著高貴,深沉里顯露豪華,設計風格清新、明快,以華麗的裝飾,濃烈的色彩以及精美的造型達到雍容華貴的設計裝飾效果;流露著典雅的歐洲貴族氣息,賦予了主人尊貴無比的身份;此設計繼承了傳統(tǒng)歐式風格的裝飾特點,吸取了其風格的“形神”特征,在設計上追求空間的連續(xù)性和形體變化的層次感,緩解壓力的娛樂空間,徹底改變了娛樂場所在大眾心目中的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