鈑金通常指的是手工或通過模具沖壓薄金屬片,使其發(fā)生不可恢復原狀的塑性形變,從而得到人們所需要的形狀和尺寸。之后,可以進一步通過焊接或機械加工形成更復雜的部件。在滿足產品功能的前提下,設計的結構應滿足一些基本要求,如易于加工、外形美觀、造價實惠等等。
對于同一鈑金件設計,應盡量使用具有相同厚度的材料,從而保證生產、制備、加工、焊接過程的順利進行。通過沖壓凸包、滾筋,可大大提高鈑金件的強度,對鈑金件進行結構設計時,可以對結構件進行應力分析,計算零件的應力集中點和危險部位,從而有效承受應力。對彎曲平模壓平,使鈑金件局部厚度增加雙倍,而其強度會遠比雙倍厚度的鈑金件材料強度大得多。
一個鈑金件的工程模可能包括多套工序模模具,如總裁模、折彎模、成形模和壓毛邊模等。模具工序數越多,鈑金模具的工序模套數就越多,沖壓模具成本就越高。對于連續(xù)模也是如此。模具成本與模具的工序數成正比,因此,為降低沖壓模具的成本,應當盡量減少模具的工序數。
鈑金件的工藝性是指零件在沖切、彎曲、拉伸加工中的難易程度。良好的工藝應保證材料消耗少,工序數目少,模具結構簡單,使用壽命高,產品質量穩(wěn)定。在一般情況下,對鈑金件工藝性影響的是材料的性能、零件的幾何形狀、尺寸和精度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