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SP煉鉛鋅工藝中,精礦中的銦較大部分富集于粗鋅精餾工序產出的粗鉛中,回收富銦粗鉛的銦,一直采用堿煮提銦工藝,存在生產能力小、生產成本高、金屬回收率低等缺點。
為了簡化銦的提取流程,降低生產成本,提高金屬回收率,針對原有的提銦生產工藝,本項目通過條件試驗、循環(huán)實驗及綜合試驗,研究開發(fā)了“富銦粗鉛電解-鉛電解液萃銦”提取工藝,確定了新工藝的工藝參數(shù)。工藝流程為:粗鉛熔化鑄成極板,裝入電解槽通電進行電解,陽極中的銦溶解進入電解液,當銦富集到一定濃度后,抽出電解液進行萃取、反萃,富銦反萃液經(jīng)pH調節(jié)、置換、壓團熔鑄后得到粗銦。
2. In(Ⅲ)與柔性的二羧酸(1,4-苯二乙酸,反式-1,4-環(huán)己二酸和4,4’-二苯醚二甲酸),在不同的溶劑熱條件下,得到了三個化合物(Me_2NH_2)[In(cis-1,4-pda)2](5), In(OH)(trans-1,4-chdc)(6)和In(OH)(oba)·DMF·2H_2O (7)?;衔?是In~(3+)與cis-1,4-pda~(2-)形成的1D非共面的雙鏈結構,化合物6和7則都是由–In-OH-In-OH–棒狀次級結構基元形成的無限的3D網(wǎng)絡結構?;衔?-7的合成主要是考察了柔性不同的二羧酸配體對產物結構的影響。
銦金屬可提高二硼化鎂超導臨界電流密度:
在超導體二硼化鎂里添加銦金屬粉末,大大提高了二硼化鎂超導臨界電流密度,向實用化又前進了一步。通過超導體的電流密度在超過某一數(shù)值時,超導體就失去了超導性,這一數(shù)值就是超導臨界電流密度。它是衡量超導體性能的一個重要指標。向二硼化鎂里添加銦金屬粉末,在2000攝氏度下熱處理后加工成為電線,其超導臨界電流密度比不添加銦提高了4倍,達到每平方厘米10萬安培。這是銦金屬滲透在二硼化鎂的晶粒之間,從而改善了它的結合性。
銦,是一種銀白色并略帶淡藍色的金屬,元素符號In, 質地非常軟,能用指甲刻痕??伤苄詮?,有延展性,可壓成片。金屬銦主要用于制造低熔合金、軸承合金、半導體、電光源等的原料。
銦,但應避免與皮膚接觸和食入。
銦錠因其光滲透性和導電性強,主要用于生產ITO靶材(用于生產液晶顯示器和平板屏幕),這一用途是銦錠的主要消費領域,占全球銦消費量的70%。
其次的幾個消費領域分別是:電子半導體領域,占全球消費量的12%;焊料和合金領域占12%;研究行業(yè)占6%。另,因為其較軟的性質在某些需填充金屬的行業(yè)上也用于壓縫。如:較高溫度下的真空縫隙填充材料。
醫(yī)學上,肝、脾、骨髓掃描用銦膠體。腦、腎掃描用銦-DTPA。肺掃描用銦-Fe(OH)3顆粒。胎盤掃描用銦-Fe-抗壞血酸。肝血池掃描用銦輸送鐵蛋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