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將主星調試好,使其達到位置,這樣在進行其他衛(wèi)星偏收,如果先偏收再主收,這樣,會影響偏收效果的的,再接上切換開關,有可能很多都沒有信號了。
連接切換開關,和接收機之間的調試必須一直,如果錯了一個,也有可能全錯,如你接收機的四切一,端口2設為中六,那么開關上面也要這樣安裝,如你開關上端口2接到亞3了,這樣是不會有信號的。
符碼率指傳輸數據的速率,早期的衛(wèi)星接收機符碼率范圍在2~35MS/s之間,這是受過去的接收條件所限。當時衛(wèi)星轉發(fā)器的帶寬為36MHz,基于轉發(fā)器帶寬和信號符碼率1.2∶1的比例關系,其符碼率也不過30MS/s。而現在的轉發(fā)器帶寬為54MHz或72MHz,如54MHz的帶寬,符碼率可達45MS/s。因此現今衛(wèi)星數字接收機符碼率標準要求范圍:2MS/s~45MS/s。雖然接收機的符碼率上限為45MS/s,但這只是按照國標要求。在接收機接收信號FEC為1/2狀態(tài)下,進行45MS/s信號測試的。當FEC高于1/2時,則需要CPU提供更高的輸入碼流速率,否則會接收不到上限端高符碼率的信號。
饋線短,反而不能收到垂直極化信號。采用相同型號的饋線,用10m長接收不到垂直極化的信號,而用50m長的饋線,卻一切正常。如果接收機輸出的13/18V極化電壓偏高,采用饋線長,可以起到降壓作用,能夠使得接收機送到高頻頭的極化電壓恢復到正常范圍內;而饋線過短,送到高頻頭的極化電壓依舊偏高。譬如正常的極化電壓為13/18V,高頻頭內部的極化切換電壓動作點為15V;如果接收的送來的極化電壓偏高,如在15/20V時,這時饋線短,輸入到切換開關的電壓仍舊是15/20V,高于動作點電壓,當然不能夠切換到垂直極化所對應的13V端口上。
饋源盤對信號的影響是一把雙刃劍,它提高了一些信號接收性能的同時,也阻擋了一部份信號,它能提高一些信號當然是大家樂見的,不過如果它擋住的信號比它提升的信號還多的話,那饋源盤就失去作用,轉而變成累贅了。從具體使用中觀察,當天線口徑越大,饋源盤效果越好,天線口徑越小,饋源盤效果不明顯,甚至不如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