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音響,大家熟悉的品牌其實不多,從早期的飛達,到LAX、宏志、鐳克、IBO等等,都代表著國內專業(yè)音響產品生產技術能力,這些廠家的技術不斷革新為國產化的專業(yè)音響產品走向市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眾所周知,國產專業(yè)音響設備要打入國內市場不是那么容易讓專業(yè)人士與使用者接受,掛洋頭賣國肉的貼牌低檔音響產品讓國內專業(yè)市場一片混亂,品質做得相對好的產品紛紛以OEM的方式走向國際,更多曾經的國外品牌在國內生產已成為事實,中國將成為全球的音響生產基地之一也不是空談,那么,究竟專業(yè)音響國產化將會變得如何,歡迎名位朋友(生產商、銷售代理商、工程商)暢談
專業(yè)音響國產化是一種趨勢,但它的市場將有一定的局限性與選擇性。
僅從技術角度來說,國內有音箱生產能力,電子設計生產能力,當產品開發(fā)投入市場前,必然有一個評估,往往這個評估就從某種方面限制住了產品的技術發(fā)展。很多國內廠家,以價位為市場針對性生產目的,以少投入高回報回經營目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品質無法保證。行業(yè)內有句話:這玩意沒落足料!也就是說,品質不好!
是國內廠家沒能力生產品質較好的音響設備嗎?不是!音響生產廠的生存在于市場的需求,品質是一方面,價位更是一方面。行內人士心里都明白,問題是,品質與價位對于中國市場來說本來就是一個矛盾。而這個矛盾一直在影響著國內音響技術的發(fā)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