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八月末,夏天結束,暑熱褪去,開學季也來了,“神獸”們即將歸籠!今年幼兒園又會迎來一批新生,人類幼崽面對集體生活表現(xiàn)怎么樣呢? 很多爸爸媽媽都非常關注孩子的社交能力,希望自家的娃在學校性格開朗,可以多交朋友,成為集體中受歡迎的一員,然而有不少寶寶在這方面并不擅長,甚至成為同齡人孤立的對象。 孩子不愛交朋友別著急,“社?!睂殞毜臒挸煞且蝗罩Α? 你和孩子是安全型依戀關系嗎? 親子關系對孩子與同齡人相處有很重要的影響,如果你家小孩不愛主動交朋友,首先要反省的就是這一點:孩子和父母是否建立了健康的依戀關系。 美國教育家安恩沃斯(Mary Ainsworth)將兒童依戀類型分為以下幾種:安全型依戀、焦慮-回避型依戀、焦慮-抗拒型依戀。 其中,安全型依戀關系對孩子是更有利的,這樣的小孩更有勇氣探索新鮮事物,成為愛交朋友的“社?!睂殞?。反之,屬于非安全型依戀關系的孩子,在和人交往中往往會有心理障礙等各種問題。 安全型依戀 這類兒童有很強的安全感,適應能力強,充分信任爸爸媽媽。當媽媽離開時也會產(chǎn)生分離焦慮,感到難過,雖然接受陌生人安慰,但母親的安慰更有效;當媽媽回來后又會感到非常高興,積極靠近、回應媽媽。 焦慮-回避型依戀 這類兒童在陌生情境中,不在乎父母是否在場。當母親離開時,孩子不表現(xiàn)出明顯的分離焦慮,當母親返回時,也不主動尋求接觸和安慰,回避母親的親密行為。 焦慮-抗拒型依戀 這類兒童在陌生環(huán)境中,會表現(xiàn)出明顯的焦慮。母親離開時大哭大鬧,母親返回時也不能得到安慰。這類孩子對父母缺乏信心,不能把爸爸媽媽當作“安全基地”。 這三種依戀關系中,顯然安全型依戀更健康。了解了這些依戀關系,我們就能理解,為什么每年幼兒園開學都是一片“鬼哭狼嚎”的場景。到了陌生環(huán)境哭鬧不可怕,孩子對父母表現(xiàn)出冷漠或抗拒,才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安全感滿滿的孩子更愛交朋友 研究發(fā)現(xiàn),安全型依戀的幼兒社會化程度更高,更愛社交,更容易俘獲同伴的喜愛。因為內心越安全,就越能感受到滿足,并且更自信、更有勇氣去探索外部世界。學齡階段的孩子,會和各類同伴打交道,這里面的社交技能、交友觀還會影響成人期的親密關系。那么該如何與孩子建立安全型依戀關系呢? 首先,要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準確識別并滿足孩子的需求。被父母忽視的孩子更容易形成不安全型依戀。家長不單單要滿足孩子吃喝拉撒睡這些生理需求,還要多和孩子有一些身體接觸,比如適當?shù)膼蹞?、擁抱等? 其次,要給予孩子情感支持,和孩子建立信任。傾聽孩子分享Ta的喜怒哀樂,每天要花點時間問候Ta,讓Ta覺得和父母交流是很快樂的事。如果孩子天生容易焦慮,父母最好不要在孩子不知情的情況下偷偷離開,而是通過合理規(guī)劃,讓孩子知道離開和重聚的日期。 最后一點,學會真誠,在自己犯了錯誤時,勇于向孩子低頭承認錯誤。 除了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還可以慢慢引導孩子去社交,讓孩子學會良好的溝通方法,學習與別人相處的基本規(guī)矩。 做孩子交朋友道路上的“推手” 當孩子很難融入集體時,家長不妨試試下面幾條方法: ▲周末邀請同齡小朋友來家里做客,讓孩子們一起玩游戲。同時利用這段時間,觀察孩子在交往中有什么問題,是不是占有欲太強?還是膽小不愛說話?或者不愛合作喜歡悶頭干自己的?針對不同的情況加以矯正。 ▲給孩子制造與其他小朋友說話的機會(路上、公交車上、公園里都是有利的社交場景),當他們有了動機后,也就會愿意說話,陌生環(huán)境的恐懼感也會慢慢消失。 ▲教導孩子正確的傾聽和表達方法。溝通也是一門技術活,畢竟小朋友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他們的思維就是,我要說我的??梢越毯⒆油ㄟ^適當?shù)哪抗饨佑|,將身體朝向說話者的方向,別人說話時要保持安靜等基本的溝通技巧,讓孩子學會傾聽,這樣的小朋友更能獲得同齡人歡迎。 雖然性格開朗的“社?!睂殞毟軞g迎,但也不意味著,內向的寶寶一定是不好的。內向的孩子有一套自洽的內心秩序,他們能很好地和自己相處,專注力更強,喜歡獨立思考。很多具有改革能力的領導者、科學家都是內向的人,比如達爾文、比爾·蓋茨、巴菲特......內向和外向都只是孩子的特點,而不是缺點。 如果孩子暫時不喜歡交朋友,也不要強迫Ta,說不定Ta在其他方面更具備潛力呢!最后祝每位寶寶都能順利度過開學季。